稻荷山
稻荷山为位于“东山三十六峰”最南端的灵山(海拔233米),三座连绵山峰由西向东渐趋高耸,自古便被称为“三山峰”。从山麓仰望稻荷山,便可知其拥有极适合作为神明降临之地的山岳风貌。
按接近山麓御本社的顺序,依次称为三峰、二峰、一峰,三峰与二峰中间为间峰,而三峰以北则有荒神峰相连。山中存在成群的大量御塚,参道上也建有连绵数千座的朱红色鸟居。
登上稻荷山巡回参拜这些神迹(相传有神明镇座之处)与御塚(刻有神明之名,作为信仰对象的石碑)的行为,称为“御山巡礼”,参拜的人日夜皆络绎不绝。
稻荷山
山上旧迹图 秦长种
长禄4年(公元1531年)左右
御塚
平安时代的人们相信在二月初午之日前往稻荷山参拜便会获得福气,因此每年都会前往参拜。到了中世,稻荷山的山峰被称为下塚(下方山峰的神迹)、中塚(约位于中间山峰的神迹)、上塚(上方山峰的神迹)等名,进入明治时代后确立了七神迹地,并建立了其主塚。以此为契机,其周边便开始供奉“御塚”,其上刻有展现个别民众信仰的神名。
此乃个别民众希望将源自神德的神名或各自家中所祭祀“某某稻荷大神”的神名刻在石头上,并于稻荷山祭祀的信仰之心(御塚信仰)的体现。
时至今日,数量已多达一万座。
御塚